自接觸攝影以來除非是拍攝風景或日出。否則很少會有半夜出門拍攝的題材,不過這次~~~為了這兩年一次的熱情祭典~~矮靈們都回來了。
矮靈祭的由來:相傳在很久以前,有一群居住在Maybalay山(今新竹五峰鄉上坪溪上游右岸)半山腰岩洞內的族人,身高雖僅有三尺,但臂力強,而且擅長巫術,所以與之為鄰的賽夏族人很怕他們;不過,由於矮人能歌善舞,所以賽夏族人每年到了稻栗收穫舉行祭典時,都會邀請矮人一同唱歌跳舞。
只是,矮人在歌舞之餘,經常藉機侵犯夏賽族的婦女,而矮人又善於隱身之術,所以賽夏人不易查到證據,往往在祭典過後,才發現有許多賽夏族婦女都懷孕了。因此,賽夏族人對於矮人的怨恨便日益加深。直到有一年的祭典,矮人又在調戲夏賽族的婦女時,恰巧被賽夏族人看見,賽夏族人已忍無可忍了,乃絞盡腦汁設想計策,於是,他們暗中把矮人回途時,常爬上去休息的枇杷樹先砍斷一半,再用泥將樹的缺口遮掩起來。果真,矮人們依著舊習慣,一個一個爬到枇杷樹上休息,就在矮人們都來不及反應時,枇杷樹便瞬間倒下,矮人們一個一個都跌落深淵內而淹死了,只有兩個矮人倖免於難。這兩位矮人雖知是賽夏族人設計害了她們的族人,但人單勢薄也無可奈何,乃決定往東方離去,離開前,還將祭歌與舞步教授給賽夏族人。
只是,賽夏族人雖除去了心頭大患,內心卻感到不安,於是開始祭祀矮人,安撫他們的靈魂,以解彼此的仇恨。從此以後,就在秋收之後的月圓夜裡,賽夏族人不斷的唱著、跳著,邀請矮靈歸來,再一次與賽夏族人同樂,並在歌聲中請求矮靈的原諒與賜福。矮靈祭原是每年舉行一次,大約在農曆十月十五日進行,後因日本人的禁止,遂改為每兩年舉行一小祭,每十年舉行一大祭。(資料來源摘錄自原住民委員會http://www.beipu.org.tw/134.htm)
矮靈祭典~總主祭與小主祭會挽手唱歌,緩緩從靈屋內跳舞出來。唱歌跳舞,而各姓氏族人會推派一勇士扛這"祭旗"隨舞。 "祭旗"除了有領導旗幟之外。據說"矮靈的祖靈們"當跳舞累了之後,會跑於旗幟上休息。
◎矮靈祭(paSta'ay)分為迎靈→娛靈→送靈三部曲,迎靈與送靈有其特殊的儀式與禁忌,並不對外開放,只有在娛靈三個夜晚通霄的歌舞中,外族人才得以參與其中,而一連三夜的「娛靈」也是矮靈祭的高潮,往往吸引許多的遊客前來體會這神秘的祭典。
"娛靈"的過程是~~大家手牽手,一邊頌唱矮靈長老所留下來的十七首歌,歌詞大部份是訓勉與警示族人,透過迎靈、娛靈、送靈等儀式,追思過去所犯下的行為過錯,與族人相聚的歡樂。一直唱著記念矮靈們的歌,從午夜到天明,從清晨再到黑夜的儀式。
EA1_6584.jpg"臀鈴"是矮靈族的一大特色。主要是由數排雞母珠、竹管、銅管、鈴鐺所組成。賽夏族人將"臀鈴"繫於腰部,隨舞擺動。於寧靜的夜裡發出~清脆響亮之聲。
EA1_6743.jpg一連三夜的"通宵"起舞,有些族人跳累了,就地而睡,大家輪流上陣,持續不間斷。
EA1_6751.jpg或許有些"矮靈祖靈"也累了,已於旗幟上休息了....
EA1_6896.jpg徹夜不間斷的舞動,終於等到日出到來。
EA1_7116.jpg
以前從來不曾會拍攝的題材,也因為攝友的影響,了解故事後,也會讓人漸漸喜歡上這種原住民的文化。
感謝點閱
2011.10.26 by~楊小義